《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赏析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的感情调子是比较低沉的。社会乱离,客居异地,词人在词中寄托了家国之思,有着身世飘零的感遇。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寒日”,是说阳光有些惨淡、冷清。词中所写是秋天,并非冬日。太阳慢慢升高了,一点一点照射到窗上,看上去很明亮,却给人以冷落萧索之感。“萧萧”,一般用来形容风雨,这里是说阳光给人的感觉,就如同萧瑟的秋风一样,有些凄冷。用“萧萧”形容“寒日”,一下子便给深秋的清晨带来迟暮的气氛,也为全词点染了一个色调凄清的背景。“琐窗”,雕刻有连环图案的窗子。从它前面的“上”字来看,太阳光照射到窗上,有一个慢慢移动的过程,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心绪茫然。“琐”,一作“锁”。

  “梧桐”一句,又在凄清中抹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主人公朝窗外望去,曾经茂盛苍翠的梧桐树无言独立,一枝一叶似乎都凝结着愁怨:它们一定是对夜间的寒霜心有恨意吧。梧桐因天气转冷、霜露渐重而开始落叶凋零,但草木无知,本不能恨,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其时,清照遭遇国难,流落他乡,逢秋作客,不禁倍感凄清和愁怨。不过,她并不直抒胸臆,而是含而不露,移情入景,借梧桐之恨,传达自己的情绪。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酒阑”,即酒意将尽。主人公喝完酒后,再喝上几杯团茶,那又浓又苦的滋味正是她所喜好。“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很多。主人公并非酒徒,其所以如此,无非是心情苦闷,借酒排遣。从梦中醒来之后,只觉瑞脑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梦,又因何而断,这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这两句叙写主人公在寂寞秋日自遣自慰的情状。“更喜”和“偏宜”两词,表面上写乐,实际上是写悲。酒饮得多,表明愁重。苦茶虽宜解酒,但那只是生理上的。精神上的苦闷,根本不是借酒浇愁、饮茶解醉所能排解。“偏宜”,表面是说香气宜人,实则是说环境的清冷静寂,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让人更加明显地感觉到熏香的香气。主人公在燃香独坐、默然沉思中,似乎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其内心深处,仍是愁云恨雾,挥之不去。这种以闲写愁的笔法,是很耐人寻味的。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秋天已经过完,白天还是那么长,比起仲宣怀念远方家乡,主人公更觉凄凉。夏至以后,白天逐渐变短,到秋尽时,主人公却觉得白天还是那么长。看似无理,实则有因。终日被思念故土的愁苦所煎熬,自然会产生日长难挨、度日如年的感觉。

  “仲宣”一句用了王粲的典故。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以文才见长,是“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之乱时,他避乱荆州,依附刘表,但未被重用。在荆州他写了《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此时,词人因“靖康之难”、北宋沦亡而背井离乡,其身世、情怀与仲宣相仿,故借以自况,其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似乎还要强烈,因此说“更凄凉”。这一典故的容量是很大的,包含了道不尽的身世之感、乱离之苦。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随分”,随便,含有随遇而安的意思。飘零的命运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日思夜想的故土不知何日才能重归,总不能一直凄凉感伤,被无边的愁苦压倒吧。不如端起杯中美酒,随意痛饮,别辜负了东篱盛开的菊花。“东篱”,种菊花的地方,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来是借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悲愁难遣的家国之思。因此,把酒对菊绝非赏心乐事,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这种自宽自慰的说法,看似轻松,实则含怨。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wenzhang/7316.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译文及注释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

  • 《魏书·列传·卷二十二》译文

    王洛兒,是京兆人。年轻时擅长骑马射箭。太宗做太子时,在东宫供职,侍从出游打猎,日夜不懈。为人诚实,未曾有过失。太宗曾到浸水以南打猎,踏冰过河。冰块陷落淹没马匹,洛儿投身水中,救太宗

    2021-05-31 21:32
  • 《司马将军歌》赏析

    此诗歌颂一位南征将军。整篇诗歌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与乐观主义精神。首二句为第一段,写胡人侵扰中原,为全诗的发端。“为婴孩”以上为第二段,写“南征猛将如云雷”,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前四句写“南征猛将”的威武形象。后八句从“我见”中表现军容严整,声势浩大,将军坐镇严伟有如汉朝的周亚夫。“羌笛横吹”以下写凯旋归来,歌舞庆贺,天子表彰,名垂后世。

    2021-08-17 03:46
  • 《挽舟者歌》赏析

    大业三年(公元616年)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时,挽舟的民夫所唱的歌。此歌悲愤感人,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暴政的控诉。说明了当时的生活十分困难,又加上朝廷的无能,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有感而

    2021-07-19 05:51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赏析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

  • 《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赏析

    本篇很像微型小说。作者于词中塑造了闺中女子伤春念远的形象。其中有环境氛围的渲染,动作的描绘,心理的刻画,鲜明生动,细腻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其结处显系柳永“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 《子夜吴歌·秋歌》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

  •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赏析

    文忠周郎皆为难得一遇的贤才,东坡以其自比,对其持激赏之意,无论是著文还是作诗,应如若同文忠周郎一般怀有真性情,此二人乃真正的性情中人。苏轼在《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也有言:“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