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

查阅典籍:《百战奇略》——「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原文

  本篇以《佚战》为题,旨在阐述胜仗之后如何防止松懈斗志、丧失警惕而导致失败的问题。佚,通“逸”,安闲也;放佚,谓放荡安闲,这里作“放松警惕”解。它认为,在打了胜仗之后,不可凭恃胜利而放松警惕,相反,则应当更加严阵以待,处逸犹劳,切实做到有备无患。战争的经验展示了这样一条规律:胜仗之后,往往是人们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而放松警惕,则极易为敌所乘而转胜为败。本篇正是从这一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出了“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和“佚而犹劳”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十分可贵的。战国末期,秦将王翦奉命率军伐楚到达前线后,从当面敌情实际出发,采取了坚壁不战之策。他处逸犹劳,保持高度警惕。为了养精蓄锐以更有效地打败楚军,王翦一面“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一面组织部队大力开展以“投石超距”为内容的军事训练,把关心抚慰士卒生活同加强部队军事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其后取得对楚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法曰:「有备无患。」

  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出击,大破荆军。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wenzhang/364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不可依仗自己取得了胜利,就放纵部队以至丧失警惕,应当越发严加戒备以等待敌人的再次进攻,做到处于安逸的条件下,仍像在劳困的环境中那样常备不懈。诚如兵法所说:“有了充分的

    2021-06-15 21:39
  • 《百战奇略·第五卷·实战》解析

    本篇以《实战》为题,旨在阐述对实力雄厚的敌人作战应取何种指导原则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势实”之敌,应当严阵以待,周密防范。只有这样,敌人对我才不敢轻举妄动。本篇所引“实而备之”,乃

    2021-07-11 19:21
  • 《圬者王承福传》解析

    文章通过一个有官司勋却弃官司业圬、自食其力的泥瓦匠王承福的口述,提出在封建制度下“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张,和对“独善其身”这种处世态度的评断。本文反映了韩愈的社会主张和人生哲学。他

    2021-07-05 00:52
  •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解析

    孟了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有上溯历史,与古人

    2021-07-02 09:51
  • 《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解析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

    2021-07-01 13:27
  • 《百战奇略·第九卷·离战》解析

    本篇以《离战》为题,乃取“离间”之义,旨在阐述如何采用离间之计以配合军事斗争的问题。它主张,在对敌作战中,应该随时注意捕捉和利用敌国君臣之间的裂痕,派遣间谍进行离间,扩大和加深敌人

    2021-06-30 19:04
  • 《孙膑兵法·兵失》解析

    这篇文章写法比较独特,其目的本来是要论述统兵将领的决策能力,但又不作正面论述,而是列举出统乓将领用兵中的种种决策错误导致用兵失败的反面例证,来说明统兵将领在决策指挥时,应该防止哪些

    2021-06-30 13:16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解析

    这一章可以当作讽刺文学来读。陈仲子是齐国著名的“廉士”,可孟子却认为他的作为并不能算是廉洁,尤其是不能提倡、推广他的这种作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做得太过分了,是一种走极端的

    2021-06-29 09:28
  • 《将苑·卷一·戒备》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一个国家常备不懈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比防务更重要的。文章多方面论述了加强防务的重要,得出“有备无患”的结论。一个国家如此,一支军队同样如此,文章强调

    2021-06-27 19:30
  • 《将苑·卷二·三宾》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识人、用人问题,这也是带兵的根本。诸葛亮在前面的文章中已不止一次论述了这个主题,不过各篇侧重点不同而已。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把人分为三种,主张把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引为“

    2021-06-27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