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见威王

查阅典籍:《孙膑兵法》——「孙膑兵法·见威王」原文

  这篇文章,孙膑以进见威王,陈述意见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从宏观上阐述他的战争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述了这样几个观点:一、在一定形势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靠战争,并且取得胜利,才能解决问题。作者说得很肯定:“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列举了被列为圣贤的尧、舜、神农、黄帝、商汤、周武王等人以战争统一国家,以战争除暴安良,以战争推翻暴政,建立盛世的大量事例,最后强调归结为:“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作者以被人们一致崇敬的尧舜也不得不用兵的事例作论据,确实很有说服力,令人信服。以暴除暴,以战争反对战争,以战争求得和平,这在古今中外,实不鲜见。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曾饱受压迫和奴役,尤其在暴君当政,权奸掌权的时候,更是民不聊生,除了起义反抗之外,别无出路,所以才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直至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只有用战争手段才能推翻暴政。再有,经过三国争战而结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局面而归于一统,李世民协助其父南征北战而结束隋未的割据局面,统一全国,开创贞观盛世。这类事例,也说明孙膑的观点是正确的。不但古代中国如此,在近、现代中国也是这样。是毛主席提出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走农村包围城市,建文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最后取得胜利,难怪毛主席把武装斗争列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试想,当时如果按照合法斗争的路线,靠和平手段去反对反动统治,那中国人民的解放何时才会得到,今日的中国会是什么局面。就世界范围来说,在一定时期,一定形势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远的不说,单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苏联,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之时,这些国家如不奋起进行反侵略战争,那又会是什么局面?所以说,在一定形势下,必须以战止战,以暴除暴,通过战争手段求得和平。二、“事备而后动”,主张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用兵作战。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正确,孙膑指出:“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并举出尧能让天下归服的原因是“素佚而致利”。孙膑这一主张,确实是用兵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准备充分之后才能用兵,即只有充分明了敌势、我势、地势等等,才能订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从而保证作战胜利。“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有见识的军事家们的共同信条。诸葛亮作为一名著名的军事家,帮助刘备入川,建立蜀汉后,念念不忘统一中国,曾经六出祁山,和魏军交战。论军事指挥,论用兵神奇,诸葛亮确实高人一筹,连司马懿都心悦诚服地自叹不如。可是,诸葛亮为什么最终没能成功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后勤保障不利是重要原因之一,前几次出祁山都是因军粮不能及时运到而不能久战,只好退兵,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准备对于用兵取胜是何等重要。想当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占据绝大部分国土,拥有装备精良的四百多万大军,而我军只有互不相连的几个解放区,一百万稍多的“土八路”。可是,仅仅三年半时间,我们却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准备,应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经过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浴血奋战,一百多万解放军都是打出来的精兵强将,在大后方坐山观虎斗、没有实战经验的国民党反动派将领和官兵,自然打不过;解放区人民多年艰苦抗战,军民同心,这也是极好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运筹帷幄,各级指挥员精心策划,灵活指挥,而国民党军队往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两者的“备”就大不一样,其结果自然也不一样了,弱胜强败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和任何战争一样,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我们这里是仅就一个“备”字而论。何止用兵作战,干什么事都离不开一个“备”字,千百年流传的名言,“有备无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就以我们当今经济建设中的许多事例来看,一些大项目,其施工难度之大,可以说世界少有,可为什么却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呢?这里离下开一个“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这就是准备充分。而有些项目却久拖不成,或质量低劣,或效益很差,甚或成了赔本买卖,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都在于准备不足,很多是凭长官意志决策,事先缺乏周密的分析论证,缺乏必要的准备。看来,对我们的许多领导者和企业家来说,真正深刻领会“事备而后动”太重要了!另如,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是“下海”,可有的人“下海”后能够如鱼得水,畅游四海,而有的人却呛了水,甚或遭了没顶之灾,究其原因,也有一个“事备而后动”的问题。君不见,有的人一无股票经营的常识,二无炒股风险的思想准备和承受心理,只是见人发了就眼红,见人赚了就跟上,结果出现了亏几千元就自杀的悲剧。其实,在商海中游泳是大有学问的,要想游得好,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预想到各种风险,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早期那种投机而一夜暴发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靠科学经营。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有必要的专业准备和心理准备,“事备而后动”,方能常盛不衰。三、“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乐兵者亡,利胜者辱。”这里,孙膑又提出了一个战争的根本原则——“义”。战争历来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进行正义的战争,可以变弱小为强大,最后战胜敌人;进行非正义战争,即使一时强大,最终仍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就拿当今活着的中国人亲自经历的事实来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中朝人民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都是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而其取胜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胜者打的是正义的战争。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作者进一步提出“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明确反对穷兵黩武。孙膑关于战争性质的观点并不难理解,也不乏例证证明其正确,而最难能可贵的在于,是在两千多年以前,他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军事家。综合上述三点,可见孙膑在《见威王》中完整地论述了一个战争观,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细心领会。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戌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代劂□□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wenzhang/334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孙膑兵法·见威王》译文

    孙膑进见齐威王,说道:“用兵之道,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模式。这是先王所陈述的道理。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把江山世代延续下去。如果不能取胜,就会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

    2021-06-14 20:05
  • 《百战奇略·第五卷·实战》解析

    本篇以《实战》为题,旨在阐述对实力雄厚的敌人作战应取何种指导原则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势实”之敌,应当严阵以待,周密防范。只有这样,敌人对我才不敢轻举妄动。本篇所引“实而备之”,乃

    2021-07-11 19:21
  • 《圬者王承福传》解析

    文章通过一个有官司勋却弃官司业圬、自食其力的泥瓦匠王承福的口述,提出在封建制度下“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张,和对“独善其身”这种处世态度的评断。本文反映了韩愈的社会主张和人生哲学。他

    2021-07-05 00:52
  •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解析

    孟了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有上溯历史,与古人

    2021-07-02 09:51
  • 《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解析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

    2021-07-01 13:27
  • 《百战奇略·第九卷·离战》解析

    本篇以《离战》为题,乃取“离间”之义,旨在阐述如何采用离间之计以配合军事斗争的问题。它主张,在对敌作战中,应该随时注意捕捉和利用敌国君臣之间的裂痕,派遣间谍进行离间,扩大和加深敌人

    2021-06-30 19:04
  • 《孙膑兵法·兵失》解析

    这篇文章写法比较独特,其目的本来是要论述统兵将领的决策能力,但又不作正面论述,而是列举出统乓将领用兵中的种种决策错误导致用兵失败的反面例证,来说明统兵将领在决策指挥时,应该防止哪些

    2021-06-30 13:16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解析

    这一章可以当作讽刺文学来读。陈仲子是齐国著名的“廉士”,可孟子却认为他的作为并不能算是廉洁,尤其是不能提倡、推广他的这种作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做得太过分了,是一种走极端的

    2021-06-29 09:28
  • 《将苑·卷一·戒备》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一个国家常备不懈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比防务更重要的。文章多方面论述了加强防务的重要,得出“有备无患”的结论。一个国家如此,一支军队同样如此,文章强调

    2021-06-27 19:30
  • 《将苑·卷二·三宾》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识人、用人问题,这也是带兵的根本。诸葛亮在前面的文章中已不止一次论述了这个主题,不过各篇侧重点不同而已。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把人分为三种,主张把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引为“

    2021-06-27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