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鹫禅寺

 
作者: 宋代   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此诗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写诗人夜宿山寺,听到屋外水声,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一个“疑”字,暗示诗人当时未尝实地观察,“夜雨”的判断乃是出于推测,这就为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余地,显得极有分寸。

  “夜雨”的错觉来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终夜鸣。”原来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在睡意朦胧中产生某种错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第三句紧承上句,进而写出山之后的山泉在山中“终夜鸣”,那是因为水道弯曲不平,故而潺潺作响。这一句说山泉“流到前溪无半语”,那是因为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故而静寂无声。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同一种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末句“在山做得许多声”,是诗人针对上述事实所发的议论。冷冷一语,讽刺辛辣有力,有如画龙点睛,全诗的主旨在这句议论中被明白地点了出来。从字面上看,诗人讥讽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弦外有音,别有深意。它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此诗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第一,它采用了传统的“比”的手法,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构思十分巧妙。第二,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使议论立足于具体事件的基础上。第三,语言平易浅近,笔调幽默轻快。

参考资料:

1、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8

(chū)
()
()
()
()
(cháo)
(qíng)
(nǎi)
(shì)
(shān)
(quán)
(zhōng)
()
(míng)
(liú)
(dào)
(qián)
()
()
(bàn)
()
(zài)
(shān)
(zuò)
()
()
(duō)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宿灵鹫禅寺翻译

暂无翻译!

《宿灵鹫禅寺》赏析

暂无赏析!

《宿灵鹫禅寺》作者

杨万里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实录院检讨官

宿灵鹫禅寺原文,宿灵鹫禅寺翻译,宿灵鹫禅寺赏析,宿灵鹫禅寺阅读答案,出自杨万里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shi/6234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宿灵鹫禅寺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 宿北山禅寺兰若

    上方鸣夕磬,林下一僧还。密行传人少,禅心对虎闲。
    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旧识窗前桂,经霜更待攀。

  • 宿灵岩寺

    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偃腹虚檐外,林空鸟恣啼。

  • 宿灵岩寺(即古吴官)

    明月溪头寺,虫声满橘洲。倚栏香径晚,移石太湖秋。
    古树云归尽,荒台水更流。无人见惆怅,独上最高楼。

  • 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松

    上方幽且暮,台殿隐蒙笼。远磬秋山里,清猿古木中。
    众溪连竹路,诸岭共松风。傥许栖林下,甘成白首翁。

  • 同诸公游云公禅寺

    共许寻鸡足,谁能惜马蹄。长空净云雨,斜日半虹霓。
    檐下千峰转,窗前万木低。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迷。
    地与喧闻隔,人将物我齐。不知樵客意,何事武陵谿.

  • 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

    寺入千岩石路长,孤吟一宿远公房。卧听半夜杉坛雨,
    转觉中峰枕簟凉。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
    他年纵使重来此,息得心猿鬓已霜。

  • 秋夜宿灵隐寺师上人

    月色荒城外,江声野寺中。贫知交道薄,老信释门空。
    露叶凋阶藓,风枝戛井桐。不妨无酒夜,闲话值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