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

 
作者: 南北朝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参考资料: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60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
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1-72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jī)西畔(pàn)问渔船。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飞桥:高桥。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西畔:西边的水岸边。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尽日:整天,整日。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60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1-72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

(yǐn)
(yǐn)
(fēi)
(qiáo)
()
()
(yān)
(shí)
()
西()
(pàn)
(wèn)
()
(chuán)
(táo)
(huā)
(jìn)
()
(suí)
(liú)
(shuǐ)
(dòng)
(zài)
(qīng)
()
()
(chù)
(b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桃花溪翻译

暂无翻译!

《桃花溪》赏析

暂无赏析!

《桃花溪》作者

张旭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他是盛唐著名的大书法家,精通书法,草书最为著称。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当时被称为「三绝」。相传他最嗜酒,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呼为「张颠」。他的诗,今存六首,都是写自然景色的绝句,构思新颖,意境幽深,独具一格。

桃花溪原文,桃花溪翻译,桃花溪赏析,桃花溪阅读答案,出自张旭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shi/477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惠崇《春江晚景》】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2]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3] 正是河豚欲上时。[4]

  • 桃花源诗并记(嬴氏乱天纪)

    【桃花源诗并记】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 。缘溪行[3],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芳草鲜美[5],落英缤纷[6]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7] 。林尽水源[8],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9],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10]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2] 。其中往来种作[13],男女衣著,悉如外人[14];黄发垂髫[15],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16],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17],咸来问讯[18]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9],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1],皆叹惋[2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3],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24]:「不足为外人道也[25]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26],处处志之[27] 。及邵下,诣太守说如此[28]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9],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30],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31] 。未果,寻病终[32] 。后遂无问津者[33] 。 赢氏乱天纪[34],贤者避其世[35] 。 黄缔之商山,伊人亦云逝[36] 。 往迹浸复湮,来迳遂芜废[37] 。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愁[38] 。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39] 。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40] 。 荒路暖交通[41],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42],衣裳无新制[43] 。 童孺纵行歌[44],斑白欢游诣[45] 。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46],四时自成岁[47] 。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48] 。 奇踪隐五百[49],一朝敞神界[50] 。 淳薄既异源[51],旋复还幽蔽[52] 。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53] 。 顾言蹑轻风[54],高举寻吾契[55] 。

  •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 古风(桃花开东园)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1] 此诗一作: 芙蓉娇绿波,桃李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互相失。 讵知凌寒松,千载长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