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

 
作者: 清代   谭嗣同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
(tóng)
(guān)
()
(zhōng)
()
(gāo)
(yún)
()
()
(chéng)
(qiū)
(fēng)
(chuī)
(sàn)
()
()
(shēng)
()
(liú)
()
()
(yóu)
(xián)
(shù)
(shān)
()
(tóng)
(guān)
(jiě)
()
(p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翻译

暂无翻译!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赏析

暂无赏析!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作者

谭嗣同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学》,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他的诗感情真挚,志趣豪迈,境界恢弘,笔力遒劲。有《谭嗣同全集》遗世。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原文,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翻译,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赏析,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阅读答案,出自谭嗣同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shi/423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2]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 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 相公新破蔡州回。

  •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 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

    【题潼关楼】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 望潼关(立马风陵望汉关)

    【望潼关】 立马风陵望汉关, 云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 划断中条太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