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

 
作者: 唐代   杜甫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guàn)
(miǎn)
(tōng)
(nán)
()
(wén)
(zhāng)
(luò)
(shàng)
(tái)
(zhào)
(cóng)
(sān)
殿(diàn)
()
(bēi)
(dào)
(bǎi)
(mán)
(kāi)
()
(guǎn)
(nóng)
(huā)
()
(chūn)
(fān)
()
()
(lái)
()
(zhī)
(cāng)
(hǎi)
(shàng)
(tiān)
(qiǎn)
()
(shí)
(hu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翻译

暂无翻译!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赏析

暂无赏析!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作者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原文,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翻译,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赏析,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shi/1767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感遇(翡翠巢南海)

    【感遇】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1]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2]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天教分付 一作:天应乞与)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留别王司马嵩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 司马将军歌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 南海旅次(忆归休上越王台)

    【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 司马季主论卜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