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

 
作者: 唐代   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
()
(xiàng)
西()
(xiào)
(jun1)
(mén)
(ruò)
(mèng)
(zhōng)
(shuāng)
(diāo)
(zhú)
(chén)
()
()
()
(míng)
(guāng)
(gōng)
()
(xiàn)
(èr)
(lóng)
()
(cái)
(huá)
(guàn)
(shì)
(xióng)
(píng)
()
(chěng)
(gāo)
()
()
(hàn)
(líng)
(zhǎng)
(fēng)
()
(xiù)
()
(qiū)
(yuè)
()
(yàn)
(wén)
(zǎo)
鸿(hóng)
(sòng)
(jun1)
()
(qiān)
()
(liáng)
(huì)
()
(yóu)
(t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翻译

暂无翻译!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赏析

暂无赏析!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作者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原文,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翻译,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赏析,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shi/15422.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白发将军亦壮哉)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从军行】[1] 烽火照西京,[2]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3]铁骑绕龙城。[4] 雪暗凋旗画,[5]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6]胜作一书生。

  •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1],豺虎方遘患[2] 。 复弃中国去[3],委身适荆蛮[4] 。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5] 。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6]?」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7],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8],喟然伤心肝[9] 。

  •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 九月菊花咏应制(一作清江诗)

    【九月菊花咏应制】 可讶东篱菊, 能知节候芳。 细枝青玉润, 繁蕊碎金香。 爽气浮朝露, 浓姿带夜霜。 泛杯传寿酒, 应共乐时康。

  • 宋中送族侄式颜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