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

 
作者: 南北朝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驿墙一作:照)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参考资料: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438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明:使……明艳。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参考资料: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438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1、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21-1122页

(chén)
()
(dòng)
(zhēng)
(duó)
()
(háng)
(bēi)
()
(xiāng)
()
(shēng)
(máo)
(diàn)
(yuè)
(rén)
()
(bǎn)
(qiáo)
(shuāng)
()
()
(luò)
(shān)
()
(zhǐ)
(huā)
(míng)
驿()
(qiáng)
((()
(míng)
驿()
(qiáng)
()
(zuò)
(zhào)
)())
(yīn)
()
()
(líng)
(mèng)
()
(yàn)
(mǎn)
(huí)
(t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查看全文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查看全文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查看全文

《商山早行》作者

温庭筠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殷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

商山早行原文,商山早行翻译,商山早行赏析,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出自温庭筠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jms20x.com/shi/538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寒食(今年寒食在商山)

    【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驿墙 一作:照)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蝶恋花·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车历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难相应。

  • 早行伤

    愁应游子寄,梦凭离人依 漫漫林川远,霭霭江云低 悲花覆雪重,苦月寒霜凄 鸡鸣山寺冷,总教难将息

  • 长安道中早行

    客离孤馆一灯残,牢落星河欲曙天。
    鸡唱未沈函谷月,雁声新度灞陵烟。
    浮生已悟庄周蝶,壮志仍输祖逖鞭。
    何事悠悠策羸马,此中辛苦过流年。

  • 少年游·早行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 高士咏。商山四皓

    万方厌秦德,战伐何纷纷。四皓同无为,丘中卧白云。
    自汉成帝业,一来翼储君。知几道可尚,隐括成元勋。

  • 旅次商山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